毛利率50%!“冷门”赛道扩产消息频传
日前,杭可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不超23.12亿元,用于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设备智能制造建设项目、生产智能化及信息化提升技术改造项目、海外业务网络布局及基础研发、装配制造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杭可科技计划通过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投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公司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的产能规模,适应新形势下对锂电池后处理设备的需求的增长。
就在两个月前,杭可科技便斥巨资扩产。10月21日,杭可科技披露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议案》,同意拟投资13.37亿元,在浙江省杭州市新建10万平方米智能化生产车间及4.5万平方米辅助楼,用于扩大生产规模。
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猛增,叠加新能源并网配套储能、5G基站备用电源储能等市场需求,直接带动下游锂电池产能。
数据显示,数据显示,2021年11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28.2GWh,同比增长121.8%,环比增长12.4%;1-11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188.1GWh,同比累计增长175.5%。
据相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等25家电池企业合计新增规划产能达到1894GWh,较今年产能翻10倍。
随着锂离子电池下游产品的更新换代,锂电池需求与产能将进一步增加,从而拉动市场对锂电池后处理设备的需求。
据悉,后处理设备主要应用于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后处理工序,该工序主要完成对电芯的激活、检测和品质判定。只有经过该工序,电池才能达到可使用状态。
现阶段,我国锂电行业存在“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落后产能正在被逐渐淘汰。但无论是何种性能的锂电池,都需要经过后处理环节,市场对于后处理设备持续上升的需求不会改变。
锂电设备行业由于是定制化研发,因此行业整体的毛利率水平比较高,行业平均毛利率达33.75%,客户粘性相对较高。其中,锂电后端设备公司综合毛利率显著优于其他环节,达到了40%到50%左右。相关机构预计,2022年锂电设备市场空间有望达到932亿元,2023年有望达到1073.4 亿元,其中后段设备市场空间有望达到279.8和322.0 亿元。因此,在锂电行业高度景气的状态下,龙头设备厂商将直接受益。在此背景下,相关企业开始布局锂电池后段设备。11月28日晚,科瑞技术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科瑞新能源拟出资约2.8亿元收购惠州鼎力智能100%股份。据了解,鼎力智能主要业务为锂电池充放电智能化测试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圆柱、软包、方形锂电池提供锂电池后处理工序全套整线解决方案,聚焦锂离子电池生产后处理工序,包含化成/分容设备、电压内阻测试设备、分选设备等核心设备。此次收购则是补齐了科瑞技术在锂电制造设备行业中后段解决方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