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通会员
  • 客服热线:010-68942796
  • 服务中心
行业动态

天能:打造新能源电池标杆 助力“双碳”目标

新华网 2022-01-10

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能”)作为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企业,1986年以来,深耕绿色动力电池生产制造,产业包括新能源锂电池、智慧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绿色智造产业园、智慧物流、金融创客等板块,持续为社会节能减排、实现便民绿色出行等方面贡献力量。

天能董事长张天任表示,天能不仅要做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标杆,还要成为智慧储能领域的佼佼者,更要持续保持氢燃料电池领先优势。

打造闭环产业链,融入绿色生态圈

近年来,天能全面探索绿色增长新模式,从绿色产品、绿色车间、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标准、绿色供应链等入手,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把绿色“智”造理念贯穿到产品设计、制造、回收处置的全过程中,引领产业向绿色、高端、智能方向发展。

在回收端,天能在20余省市建设了规范有效的回收体系,截至目前,天能投入近百亿元,在浙江湖州、江苏沭阳、安徽太和、河南濮阳建设了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每年可处理废旧铅蓄电池95余万吨,打造了铅蓄电池行业集“回收—冶炼—再生产”为一体的闭环式绿色循环产业链。

基于回销一体化模式,天能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稳占优势地位的同时,大步进军锂电池回收领域,逐步构建了“铅、锂”双循环体系。在浙江长兴的天能循环经济产业园,这里的废旧电池金属回收率可达99%以上,塑料回收率达99%,残酸回收率达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100%。从这座“绿色矿山”提取的再生铅生产成本,比原生铅低38%,能耗仅为原生铅的35%。

除此之外,天能还积极延伸绿色能源应用,将高端环保电池拓展到叉车、牵引车、搬运车等设备上,广泛应用于机场、车站、港口、工矿企业仓库等场所。

深耕电池主业,助力绿色出行

交通作为全球碳排放大户之一,是天能绿色动力应用的重点领域,也是天能助力“双碳”目标,布局市场的重要发力点。

三十五年来,天能深耕动力电池领域,为老百姓低碳出行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2020年,天能绿色动力电池出货约3.1亿只,提供了超过8397.22万KVAh绿色动力。

按照骑行距离核算,假如按每组天能电池(4只电池为一组)蓄电后平均骑行60公里,每组电池可充放电400次计算,每年售出的3.1亿只电池,累计行驶里程可达18600亿公里。按照减少碳排放算,假如80%替代摩托车,20%替代轿车,依据GB18352.5—2013《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为标准,天能每年售出的电池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024.4万吨。按照电替油核算,假如80%替代摩托车里程(每百公里可节油2.5升),20%替代轿车里程(每百公里可节油9升),加权平均每百公里节油为3.8升。天能每年售出的这些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可实现节油706.8亿升(5089万吨)。

储能+氢能,奉献绿色能源

为加快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助力“双碳”目标,天能重点布局智慧储能、氢能源等领域,在智慧储能电站的发展模式和电网侧、用户侧的应用领域,取得一定成果。

在电网侧,天能联合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以先进储能电池技术为依托,建成了电网侧铅炭式储能电站长兴雉城储能电站电网侧项目。在浙江衢州,天能为电网末端的大麦源村,量身打造了大山深处的“充电宝”储能电站。目前,天能智慧型储能电站已广泛应用于光伏+储能、风电+储能等电网侧、用户侧、微电网领域,成功打造了非洲光伏储能离网项目、上海松江用户侧项目、长沙汽车产业园智能微电网系统等项目。

同时,天能储能技术研发也在不断突破创新。2020年12月,天能“高性能铅炭电池产业化示范项目”摘得中国工业大奖。这是天能       研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新型电池,攻克了传统电池能量低、续航里程短的技术瓶颈,可广泛应用于储能电站、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前景广阔。

在氢能源的应用和推广上,2017年起,天能积极投入氢燃料电池研发,将氢燃料电池全面纳入战略发展板块。2020年,天能注册成立了浙江天能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的开发制造。2018年以来,天能成功研发了30KW、40KW、60KW、80KW石墨板电堆,获得了20余项专利。

为深入推进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天能围绕“上下游产业链”深入探索,与国内多家主流车企开展合作,联合开发了多款各领域应用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